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,从小到大努力表现,用心读书取得优异成绩,努力工作求取成就,你把每件事情都尽量做得很好,结果爸妈就是不肯正面肯定你,而且总是给你泼冷水,让你不要太骄傲。你不停的追逐目标,希望爸妈看到你的好,但他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苦闷,无法理解你的苦衷。
一、家庭矛盾战争,孩子与母亲统一战线
乐一小的时候,爸爸妈妈经常为钱吵架,每次战争结束,爸爸总是跑出去喝酒、接连几天不回家;妈妈则是躺在床上,哭诉自己天生命苦、遇人不淑,怎么瞎着眼嫁给这种男人。最后拉着乐一说:“乖,我们娘俩是没法依靠,你那没用的爸爸;乖,你一定要认真读书,妈妈将来就指望你了。”
抱怨的话听多了,乐一也开始讨厌爸爸,故意不理睬、不和爸爸沟通,故意把爸爸当做陌生人,惹的爸爸更加生气,有时候会故意耍酒疯,批评乐一。乐一受够了爸爸的无理取闹,发誓发誓将来长大,一定要赚很多钱,找个优秀的老公,让妈妈过上好日子。
就这样乐一硬生生的把自己夹在父母的婚姻关系中,久而久之和妈妈结为同盟、统一战线,疏离爸爸。
随着乐一长大,不论乐一做的再多,妈妈的抱怨从来没有减少。乐一小时候考完试,开心的拿着一百分的卷子回家,想让妈妈开心,结果妈妈非但没有夸奖她,反而说:“会读书当然好,但女孩子将来早晚要嫁人,一定好找个好男人,千万不要像妈妈一样遇人不淑。”这让乐一非常受挫折。
工作之后,乐一拼命工作,开始攒钱,带妈妈出国旅游,毕竟妈妈从来没有出过国,结果妈妈从到机场开始、旅游途中、回国,一路上各种嘟囔浪费钱。工作难得回趟家,妈妈就开始念叨,你爸真难伺候,整天只会抱怨我饭菜不可口,他自己不做饭,还挑三挑四;衣服不洗也就算了,袜子也要帮我着洗;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,这辈子才来还债的。
二、妈妈的情绪勒索
乐一曾经也开导、劝过妈妈,既然你们在一起这么痛苦,为什么不选择离婚。妈妈总是有一套自己的说词:“小时候是为了你乐一;现在是家里就这么一套房子,离婚了住哪了,妈妈处境难,自己马上要退休,工资低。。。。。。”
乐一若要制止妈妈吐苦水、或表现的不耐烦,妈妈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说:“我辛苦把你拉扯这么大,我不给你倾诉,我找谁。”“翅膀硬了,嫌弃妈妈了。”让乐一觉得很愧疚,觉得怎么连妈妈唠叨这点小事都做不到。
再后来,乐一也要追求自己的爱情,可不论带什么样的男朋友回家,妈妈总是能发现对方的缺点,提醒乐一,不要被对方骗了。这把乐一激怒了,对着妈妈吼:“妈,谈恋爱的人是我,不是你。”妈妈很讶异,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女儿今天怎么了,竟然忤逆妈妈;之后便弱弱的说:“妈妈也是好心,怕你被骗了,步我的后尘;你若真要嫁,我也不拦你,支持你。”
三、配偶功能性存在,孩子是情绪替代品
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清楚的看到,丈夫的位置只是功能性存在,以及孩子内心的痛苦,以及整个失衡的家庭。
乐一接替了父亲的角色,让自己成为妈妈的情绪配偶。身为孩子的乐一过度的将自己的情绪与爸爸妈妈一方融合,成为原配偶的角色,提供慰藉。
乐一的妈妈,因为对自己老公的失望,转而到乐一身上寻求情感支持,以淡化自己在婚姻中的孤单感。家庭中爸爸的缺席,势必会让妈妈更焦虑,她会更加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,减少心理失衡。
这对于没有长大的乐一而言,尚未有分辨能力,就被赋予未来承担家庭的重要任务,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妈妈的暗示,认同了爸爸的无能,妈妈的心酸、无奈。成了自己父母家庭关系中的第三者,自然人际关系、心理发展会受到影响。
在生活中,我们为了想得到认同感,比如:家长、老师、领导、老板等,便会不断的交出认同感,这也是说心理界限和情绪勒索是相伴而生的。这种情况在亲子关系中最明显,尤其情感性小大人的亲子关系,情绪勒索是常出现的戏码。值得注意的是,把自己经常放在受害者的位置,用情绪让对方产生愧疚感,很容易把这种处理问题模式复制给下一代,变成一种难以打破的连锁反应,成为家庭魔咒。
因此,太原心理咨询提醒每个家庭,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,即使夫妻关系失衡,也要避免把情绪传导给孩子,学会建立心理界限,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而言,非常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