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您对于学龄前的早期教育,最看重培养什么能力?您是怎样引导的?
王钧从7个月开始上早教课程,前期主要为家庭式的亲子互动加上少量的音乐、数理能力培养;从3岁半开始在这里上早教课程,主要在语言、学能、数理逻辑方面加以提升。另外从约4岁开始陆续增加画画、英语、机器人等课程,6岁以后略增加表演课、网球课。
我们认为学龄前早期教育可分为2个界线不很明显的阶段,3岁前更注重亲子的生活交流,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巧,全方位加强孩子感知外部世界(包括人文世界和物理世界)的能力,包括对外部人员、事物的外形感知,个人体能的蓄积等;3岁以后逐步偏重于思维、行为习惯、人际交往、从各类不同媒质及环境(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)习得知识和技能,培养良好的个性。
早期教育不在于获得多少知识,而在于在应有的年龄做该做的事,培养孩子独立、自信、乐观、向上、刻苦、忍耐的个性,激发孩子自我成长、自我提高的潜力,并注重孩子作为社会人应具备的人际交往能力。
Q:您的宝宝是几岁开始读早教的?您最认可的教学理念/方式是什么?您的宝宝在上过能力早教课程后,最大的进步是什么?
王钧从7个月开始上早教课程的。
我们认为课程有完整的科学开发的训练体系,针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设定相应的合适目标,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、学能、数理逻辑水平,既注重较大限度挖掘孩子的潜能,又不刻意拔苗助长,还照顾到每个孩子独立的个性成长方式。课堂的教学方式为逐步过渡到小学的正规学习提供类似环境,以便孩子在心理和习惯上更早适应规范的学习行为,增强孩子相互交往、互相学习、团结协作的能力。
王钧的最大进步在于,除语言表达、数理逻辑思维、学习技能全面提升以外,在耐心度、听能力、行为规范、人际交往、自我价值认知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,也给父母许多切实可行、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。
Q:您觉得您的孩子能成为“牛娃”,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
我们的孩子称不上牛娃,在幼升小阶段的入学申请中,只能说获得一个小小的胜利,是对孩子本人的能力和多年来获得的外部扶助的一点点肯定。
我们的孩子谈不上什么大的优势,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绩也非常有限,参与的各类课程和活动数量较多,但都不属于佼佼者,我们父母也尽可能克制自己的攀比心理,希望孩子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断成长。
孩子比较突出的特点是:爱运动且运动能力也较强,个性自然真诚率直,性情开朗大方随和,知识和能力没有超常但发展尚可称全面均衡。当然,缺点也有不少。
我们希望的是:孩子现在可以不是太优秀,但是有潜力、后劲足,在真正开窍和定位自我价值后可以有无限的发展。
Q:您觉得在家庭教育领域,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?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?
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的、深远的,这点不单纯反映在智力培养上,更多渗透到孩子内心,对孩子终身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家庭教育中,父母的最重要职责在于言传身教,教给孩子的知识不是最重要,说话的内容、人前人后的行为很重要但不是全部,更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、做事的方式。
我们做父母也没有经验,是随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,需要前瞻也要后顾,既要不断向前看提早做计划,也要常常回顾。这个过程不同于挣钱和考证书、考职称,它是不可逆转的,且只有一次机会,一旦错过极难挽回,每个阶段必须要完成相应的任务,可以容许走点弯路、走得慢点,但不能有方向性的错误——南辕北辙会离目标越走越远。
Q:对于今后即将面临幼升小考验的家庭,您最大的建议是什么?
在孩子刚刚开始的人生里,幼升小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阶段。需要提前精心准备,把行动化于每一天,但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,给孩子和自身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。
家长要多做准备,表现在两个方面:自己的行动,加上引导孩子进行的行动。孩子的行动当然包括对孩子各个方面的培养,这点父母都在做,有的多有的少,有的目标高有的目标低,有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大,有的则更随意,不一而足。建议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,扬长补短,让孩子既有“绝活”又补偿木桶的短板,但要循序渐进不搞突击,尊重孩子个体发展规律,不搞一刀切的硬性指标。
其余的准备包括:学区房,根据自己的孩子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校(考虑男生女生、公办民办、国内国际、路途远近、同学来源、家长群体、学校特色、未来升学途径、入学比率、报名程序等诸多方面),多考察、多比较,从各个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,而且要早,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机会(既是入学的门路也是自我锻炼的过程)。
家长和孩子,都请态度从容一点,付出终有回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