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类别:孩子教育
运用的技术:认知,绘画
案例简述:
案例背景:来访者男,16岁,高一。11月10号开始不去学校上学至今。因“不上学”问题,父母带着他一起来访。 高一下半学期,因和坐在后排的女同学多聊了几句,被其男友叫来2名高三男生,晚上时候骗到操场威胁和推搡了几下。自述并没有被暴力打,而是推着堵在墙角,并且威胁“以后再敢撬墙角就打你”类似的话。来访者认为父母,老师均不能解决问题,便直接打电话到教育局投诉。学校很快处理了此事,那位男同学也受了处分。但是,之后一直受到同学排斥。比如大部分同学突然就变了,不理会他。在宿舍,其他同学打成一片,他感觉到被排斥,被孤立,很孤单。同时,老师也经常在课堂说“有事情可以先找老师,没有必要直接打到教育局”的话,他感觉映射自己。因为教导主任也好声好气说了很多类似的话“投诉到教育局,会对学校名声受到到影响,希望有事情可以先找学校解决”。
咨询经过:
来访者自述,初中的时候,也遇到了类似的排斥,孤立。自己并不知道怎么回事,就得罪了其他人,之后得罪的那个人刚好是很人缘好的,接着就被大部分人孤立了,即使他鼓起勇气想要融入进去,但是其他同学对他很冷漠,还冷眼冷语暗示:某个人,没感觉到大家都不理你吗?从此后,他就变成了在学校很孤单的人。
来访者的成绩属于中下,特别是物理化很差。自诉听不懂。喜欢网络小说,特别是武侠类的网络小说。对于以后的打算,自述是找个便利店,或者奶茶店的服务生的工作,然后业余时间写网络武侠小说。租个小房子就可以了,养活自己足够就行了,这样就不需要和任何人交往了。当提到“那要不要赡养父母”?他回答:我自己都养活不了。
个人史:成长发育正常,小学,初中都很少朋友,只有1-2 个好朋友,其他同学基本不怎么交往。小时候爷爷与他们一家四口住在一起,因为心脏不好,怕吵,所以一直不喜欢与人交往。脾气粗暴,如果有其他小朋友过来家中玩耍,也会被爷爷赶走,责骂。
父亲是销售,性格外向。妈妈的工作属于公司企业的行政类,多愁善感。父亲和爷爷经常吵架。妈妈也经常和爷爷吵架。来访者讲述当年父亲是周末才回家,她一个人照顾家里,爷爷经常不支持,还经常找事吵架而倍感委屈,数度落泪。家中还有一个妹妹,性格比较粘人。
自幼父亲的管教非常严格,多是训斥否定打骂为主,简单粗暴。现在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对,造成儿子性格内向,不愿与其沟通,认识到了错误,尽力弥补,自从孩子不上学后,一直陪他外出散心,父子关系稍有好转。
经验感想:
评估:
1,来访者这种情况,属于“校园欺凌”。只要当事人认为受到了身体上,或者精神上的伤害,有痛苦,就可认定其是否在遭受了欺凌。
2,来访者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,比如认定写网络小说的事情,就认为不用考大学,照样可以写。又如遇到事情,不相信父母,不相信老师,直接致电教育局,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缺乏弹性,做事情比较固执,不够灵活。这个人格的养成是长期教育而养成的,需要后期不断调整,适应灵活变化的环境,待人处事更有弹性,生活才能“如鱼得水”。心理咨询中最好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。
3,孩子的问题,需要介入到整个家庭系统中。家庭环境,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的环境,父母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。从咨询中了解到,初中以前,由于工作原因,父亲长期外出工作,只有周末回家。回到家中时,对儿子严格苛刻,经常呵斥。母亲家中事物繁多,属于“丧偶式”教育,更因为爷爷的性格,家中经常吵闹。所以,来访者表现出整个人看上去是“文弱书生”,缺乏这个年龄的男孩应该有的阳光大方。建议父母处理好夫妻关系,维护好家庭关系,将家庭氛围营造成和谐的环境,让孩子在充满爱和平和的环境下成长。对于孩子,父母更多的是“倾听”和“理解”,不是呵斥,也不是一味顺从。听孩子所讲,理解他的烦恼。孩子才能和你说心里话,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,学习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