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类别:恋爱婚姻
案例简述:
来访者是一位离异的女性,在一段新的感情中遇到问题,对自己的情感觉得很迷茫,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梳理一下思路,找到问题所在。
咨询经过:
申明:此案例已征得来访者同意并授权公开
1.来访者一般资料:
性别:女
年龄:35
学历:本科
职业:公务员
2.主述和个人陈述:
主诉:
一周之前,男朋友跟我发生激烈争吵,一气之下我提了分手,于是他把联系方式全部拉黑,几天来一直没有任何联系,现在两人处于冷战中,心里非常难受, 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个人陈述:
我今年35岁,离婚未育,在我们这个小城市,象我这样离过婚的,确实不好找。离婚三年里不时有给我介绍对象的,但条件都不合适,有的是年纪大太多,有的是离婚带孩子,我父母很着急,四个月前,父母托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个未婚小伙,比我还小两岁,就是学历低一些,技校毕业,在一家私企当工人。我有些不太情愿,但父母说,能好好过日子就行了,再挑更没有条件好的了。我想想也就同意先相处一段时间。一开始还可以,他对我挺用心的,虽然我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,但想到人家也不嫌弃我离过婚,还挑什么呢,也就继续处下去了。交往两个多月后,他对我管的越来越多,包括买什么样的生活用品、穿什么样的衣服,跟什么样的朋友出去玩,他都要过问,我周末加班他也不高兴,会到单位看我是不是真的在工作。限制我跟男性交流,哪怕同事和领导都不行,一周前,他擅自把我手机中的男性全部删除了,我很生气,觉得他太不尊重我了,跟他大吵一架,提出分手。这几天我们没有任何联系,我的心情很低落,也很迷茫。
3.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信息:
来访者谈到男友删除自己好友时情绪有些激动,谈到现在的状况,神情落寞、眼神迷茫。
4.来访者主要状况及模式,为此所付出的代价:
1)来访者气质娴静,谈吐文雅,比实际年龄年轻。仅仅由于离异过,在她所在小城市的婚恋市场就跌落好几个层级,成了“滞销品”。而她也默认了世俗的偏见,听从家人的安排,勉强自己与没有共同语言的男子交往,心里是有一些压抑和无奈的。
2)来访者一方面感觉男友跟自己学历阅历不匹配,互动中无共同语言,心里有些难以接受,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离过婚且年龄大两岁,条件低人一等,内心是矛盾纠结的。
3)在交往中,男友边界意识不强,以关心为理由过度侵入来访者空间,对来访者的日常生活、人际交往进行影响和干涉,来访者没有确定和坚守界限,一味妥协,导致最后矛盾爆发。
5.诊断:
由以上的情况推断,来访者的问题是由生活中现实的刺激引发的,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,无泛化,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,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。
6.问题成因:
生物原因:无器质性病变。
社会原因:从小父母管教很严格,在学习上、大学专业的选择上、婚姻的安排上,父母都比较控制,自己很少独立决定做一件事,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做事。
心理原因:
从小内向敏感,做事小心,总怕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,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,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,容易妥协,缺乏自信心。
7.咨询目标:
具体目标:
消除焦虑情绪,理清对婚姻的认识、明确对伴侣的期待,学会独立处理情感问题,同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。
最终目标:
提升来访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,促进人格的健康和完善,构建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,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8.咨询效果:
第一次咨询后,来访者的情绪有了明显好转,她意识到在和男友相处中,自己习惯于被动依从,内心不够独立,有不同意见不敢表达和坚持,由父母安排一切的心态有了显著的转变。两次咨询后,来访者已经开始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来重新考虑这段关系的走向。多次咨询之后,来访者从上一段婚姻和这一段感情经历中看清了自己的情感模式,重新全面认识了自己,既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资源,又理清了自己对情感的需求,慎重考虑之后,决定尊重自己的感受,结束这段关系,以独立自信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和感情。
回访时来访者反馈:
从决定自己为自己的感情负责之后,开始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的生活,一开始父母还有很多干涉和担心,在来访者的坚持下,父母渐渐地也就不管了。来访者除了每天工作、学习,还经常参加一些健身和读书会的活动,感觉非常充实,前不久,在一次健行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同系统工作的单身男子,两人兴趣相投,正在尝试交往。
经验感想:
一、来访者一开始时没有充分吸取上一段婚姻中的教训,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,把自己终身大事的决定权轻易地交付到别人的手中,这样的被动认命是自幼形成的习惯,长久以来导致自己既不敢自己做决定,也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。通过心理咨询,来访者觉察到这些固有模式对自己的束缚,勇敢地做回自己,更新了旧的理念,内心更有力量了。
二、很多人把离婚看做是一个很大的负性事件,事实上看做是离开一个不适应的关系会更合适一些。亲密关系的经营能力中,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离开的能力,所以首先自己不必把它看做为丢失价值的事件。
三、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教的,别人对你界限的侵入是你默许的,在矛盾发生时,多看到其中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有哪些,也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