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类别:个人成长
运用的技术:精神动力及聚焦取向
案例简述:
来访者F,女,本科,31岁,开发工程师。来访者咨询的原因主要是经常感到自卑,人际交往时经常感到自己这里不好,那里不好,人际交往抗拒,来访者想改变自卑和人际方面的困扰。
咨询经过:
前几次咨询了解了来访者目前的困扰及持续的时间,还有早期成长经历。来访者对自己早期生活记得的不多,后来听亲戚说自己一岁半左右到两岁被送到姑妈家一起生活了半年。来访者推测当时父母很忙。来访者有个大三岁的姐姐,小学二年级前经常跟姐姐一起找邻居的小伙伴玩,还很开心。早期记忆中还记得有时奶奶去锻炼身体时会带上她。在来访者的记忆中,爸妈一起经营开店,非常忙,很少管姐姐和来访者。而且爸爸和妈妈都很暴躁,经常吵架,因为一些日常小事。爸妈文化程度不高,但爸爸妈妈很重视来访者的学习,希望来访者学习好,有时间的时候就会管她的学习,如作业完成了没有。因为妈妈比较严厉,来访者很怕妈妈,爸爸喜欢批评来访者,如作业没有完成啊,让来访者做作业,或者爸爸交代给来访者的事情没有完成,爸爸也会数落来访者,所以来访者也怕爸爸。来访者觉得自己小时候比较胆小和内向。二年级的时候,来访者在学校被座位周围的几个女生欺负,她们嘲笑她长得丑。来访者觉得自己很丢人,不敢告诉父母,一次姐姐看到来访者被人欺负,回家告诉父母,父母只是让她顶回去,或者找姐姐帮忙。来访者没有找姐姐帮忙,觉得被人欺负是自己好欺负,自己不能保护自己,丢人。然后来访者在班上没有朋友,回家也不出去玩,就自己在家看动画片。整个小学就这样度过了。小学时来访者还有个记忆,自己总是不愿意写作业,拖到不能拖才写,总被爸爸说。初中和高中的时候,周围的同学比较友善,但来访者觉得自己不知道怎样跟他们交往,没有交集的感觉。而且那时侯同学们喜欢的羽毛球和乒乓球自己不擅长,融不进同学中去。上体育课时来访者就找人聊天或者自己一个人呆着,很无聊和难熬的感觉。来访者感觉那时的生活苦闷、孤独,后来来访者喜欢上玩游戏和看网络小说,感觉空闲的时间被填满了。高一的时候姐姐鼓励她去竞选生活委员,还真的竞选上了。大学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,大学四年差不多混过来的。后来在姐姐的启发下,来访者选择了学习编程,并在北京找到这方面的工作。
在最初的咨询中,来访者跟咨询师讲述的是自己在工作遇到的困难,及自己的焦虑,还有学习遇到的困难,如自己学习没有效率,不想学习,让来访者压力很大,并有很多的自我批评。来访者几乎没有稳定的人际,经历了三段维持了三个月左右的恋情,现在是单身,父母很焦虑来访者的婚姻大事,催促她去相亲,但她比较抵触。来访者工作认真努力,经常加班,在小组里是技术水平靠前的组员。咨询师感觉来访者对自己要求比较高,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和技术的提高方面,但这种雄性不能持续,时不时会陷入一个耗竭的状态,什么都不想做,这让来访者很焦虑。当小组的组长、其他组员对来访者表达认可和欣赏,来访者就好像忽然有了力量,工作、学习能维持在一个让她比较满意的状态,但不能持续。然后她会陷入沉迷游戏和看剧,晚睡,然后她开始自我批评,情绪陷入焦虑中。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早期被送到姑妈家的经历,对来访者来说是一个创伤,一般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,父母不要自己了,内心充满极度的恐惧和害怕。还有早期生活中,父母的陪伴很少,父母忙于生计,父母还经常吵架,也让来访者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。父母跟来访者在一起的时候,就是管她的学习,作业没有完成会批评。早期来访者的夸大自体没有得到父母的镜映,父母不断的批评让来访者把自己的夸大自体压抑到潜意识中,没有得到现实的检验及修正,所以来访者还保持了早期夸大自体的夸大性,对自己总是有比较高的要求,提高技术及学习。但因为自恋能量的压抑,来访者的自我缺乏自恋能量的补给,所以她会时不时陷入耗竭的状态,出现工作和学习没有动力的状态,然后陷入焦虑的状态。第一阶段来访者发展出对咨询师的镜映移情,表现在经常需要咨询师对她的认可、鼓励、欣赏方面,当咨询师给与满足的时候,来访者会非常的高兴,然后有短时间的自我感觉不错。咨询师感觉来访者表现得比较虚弱,如不能表达对咨询师的不满(有不满不表达,用行动化来表达,如请假,晚付咨询费)。这也重复了来访者跟父母的关系,害怕和疏离的关系。当咨询师跟来访者讨论这些行为的时候,发现她确实没有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(负面感受)。咨询师鼓励来访者表达真实的内心想法,但咨询师觉得这方面的改变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才能达到。其实来访者内心想要与人联结,但总是有很多的负面想法让她放弃。咨询师发现其实来访者跟自己的内在也有比较多的疏离,如感觉不好的时候,来访者习惯沉迷在游戏和看剧中,然后是自我责怪,但下一次状态不好的时候,她还是选择这样的方式度过难关。后来咨询师在咨询中加入聚焦的工作方式,让来访者和内在的感受保持一个接纳、尊重、陪伴、倾听、好奇的状态。来访者习惯跟别人和自己内在保持一种疏离的状态,咨询师在咨询中加入五分钟的冥想,来让来访者对自己的内在保持一种觉察的姿态。经过一段时间后,来访者跟自己的内在保持觉察并能做到聚焦后,来访者明显获得更多的掌控感。
来访者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缺乏均衡感,比如人际交往和娱乐(指正常娱乐和休闲,不是用来逃避糟糕状态的游戏沉迷)几乎是缺席的。咨询师通过镜映、共情、诠释,让来访者的自体不断强大和领悟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,因为跟自己内在的自恋能量的失去联系,来访者需要外在的认可来获得比较好的自我感觉,当外在没有认同的时候,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,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挫败中而无力自拔。咨询还在继续,来访者的自体缺陷还在慢慢得到修正和强大。
经验感想:
来访者目前的困扰跟早期生活中的创伤经验有很大的关系,而且目前的困扰已经存在很多年,这样的一个改变,真的需要比较常的时间来修正。对于来访者比较高的自我要求,没有经验的咨询师特别容易用不接纳和教育的方式去面对,但这样的方式对来访者没有帮助,来访者感觉到自己受到批评和没有得到接纳,又重复了在父母那里的不好体验(被否定)。对于这种人际和自我疏离的来访者,要有意培养来访者跟自己内在做联结的能力,否则咨询的效果会比较慢。所以冥想和聚焦对这样的来访者比较有帮助。动力性的诠释也是改变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对于急于想要改变的来访者,适当的教育工作不可避免,咨询师不是魔术师,魔棒一挥,改变就发生了,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,努力地工作和投入,需要的改变会慢慢到来。我自己的经验,以及前辈咨询师的经验是一致的,很多来访者在坚持了两年的咨询后(如果目前的困扰跟早期成长经历和早期创伤经历有关),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变(质的改变),之前都是量的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