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类别:恋爱婚姻
运用的技术:心理分析、认知行为主义,人本主义、积极关注等
案例简述:
小曼是一个蛮特殊的来访者,36岁的她是被63岁已退休的老母亲牵着手带着来的。了解情况,填写资料、办手续等,都是这个母亲代做。开始我还以为是母亲来咨询的。36岁的她,看着很像26岁的年纪,从后来的状态来看,更像一个十几岁的小女生,弱弱的,需要妈妈的怀抱、照顾和呵护。非常抑郁的她,经历了人生的两大创伤事件:一个是离婚,一个是丢掉了外企优越的工作。最终没有婚姻修复,但是却得以自我成长,走出了困扰。
咨询经过:
母亲介绍说,没有出轨,没有家暴,丈夫人挺好的,是受不了她的臭脾气才离开的,是被她逼走的。现在母女两人后悔万分。但是男方已经去了外地,并且根本联系不上,让婚姻修复也搁浅了。
离婚后,小曼状态很差,所以经常不去上班,不开心不舒服就不去,下雨了就请假,公司再重要的事情也不管,时间久了,单位领导有意见了,母亲过去解释说:我家姑娘就小孩子脾气的人,您别和她计较,多担待,不和她一般见识啊。
母亲的话让人很惊诧,就像小朋友之间闹矛盾了,妈妈来抚慰一下。
别和她计较,她就是这样的人。这句话不止一次在我耳旁说起,明显是母亲替女儿开脱的口头禅。
但是,公司不是过家家,没多久,单位就以来了新人、有新任务为由,委婉的把小曼辞退了。
双重打击下,小曼非常低糜落魄难过,状态很差。
任性的人,一定有她的经历,原生家庭、成长环境的各种影响。在心理咨询的视角,他们值得被尊重,被看到,被理解,被接纳,被包容,慢慢的陪伴她自我成长。
今天我们不妨切换一下视角,从通俗世俗大众的角度看看,会更接地气。
父母可以不和她一般见识不计较,丈夫也适度的可以包容,但是公司呢?外人呢?他们并没有义务容忍,真实而残酷。
一个被宠溺的失去了自我功能的孩子,父母欠下的教育教养,社会会替他还上的。
而且是以更高更惨的代价!
毁掉一个人的,往往是最爱他的人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心理咨询,情绪疏导,她有了明显的变化,渐渐的走了出啦,自我认知提升,安全感有所增加,也有了边界感,自主性独立性提升,内心逐步强大起来。
经验感想:
写下这些文字,其实很痛心的。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少呢。说实在的,他们也不愿意这样,但是,就不经意间,无意识的成为了今天的样子。
而且这个样子(专业上说固化模式),如果不突破,以后还是重蹈覆辙,一步一步,就构成了所谓的命运。
如果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那么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。这是一个循环。
任性的人,其实有很可爱的一面,同时也有很可怕的一面。
需要成长的不仅是孩子本身,还有父母。
毕竟,成长修为精进的路上,不分男女老少。